李世南速写金承煌像
作者:潘向东(槐川博物馆馆长)
编者按:金承煌(1959-2001),笔名金石,湖北红安人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武汉画院特聘画家,湖北重彩画代表人物,曾任武汉市武昌区书协主席。出版有《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——金承煌》。
金承煌是一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艺术家,为人耿直,治艺严谨。其篆刻作品功力深厚,不拘一格,可惜43岁英年早逝,其同道弟子多有所成,并将其理念发扬光大,使金承煌成为当代湖北篆刻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。
金承煌 《咫尺之图》
光阴荏苒,岁月如梭,好友承煌兄已经离别喧嚣人世二十年。说实话,一个人的离开总有嚎啕不舍,长叹短息。但日子总得过呀,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,过着过着,就大多忘记,取而代之的总是新欢新情。这几天总想着写点什么,闲谈一下老友的那些事,那些情,那些刀刻走笔的趣事。
金承煌 《南望楼》
八十年代的金承煌,在绘画篆刻圈内名气颇大,乃至在中国同行群也气势不小,所以俗名“大侠”。一来在艺术圈内,承煌兄好动口动手,打抱不平,搞得好多有文化但为人欠缺的同行们见着他都绕道走,不靠近为妙。二来其艺术作品风格硬朗大气,开门见山,直逼心底。
金承煌 《十佛图》
说起大侠的从艺之路也不容易,篆刻艺术在大专院校就不是一门学习专业,属小众类,主要是靠师徒相传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承煌兄从来就不属于体制内的艺术家。他十多岁就拜在汉上书法名家陈义经老先生门下,耳濡目染,吸收精气。他聪慧又善思考,大刀阔斧,中年就有所成。武汉绘画、书法界名流大多都有他的治印。谈起承煌兄治印,武汉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陈俊先生撰文说道:“金先生治印,用刀爽利,布局诡异,融拙入巧,雄浑大气,白文印尤其精彩。这种印风在湖北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。”
金承煌 《真佛无形 真法无相》
承煌兄在艺术经营上也称得上大侠级。八十年代,国门初开,西风东渐,全国上下大干快上抓收入,以改善穷苦的生活,大侠也不例外。他登上武汉至宜昌的国际旅游船,一趟往返十几天,替国际游客治印纪念,交国际朋友。一个来回,也能赚上几百上千,甚至外汇券。这在当时一个处级干部的月收入七八十元的精神富有时代,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对象。
金承煌 《金石画印》
八十年代末,对艺术的追求已捆不住大侠的手脚,他开始学习绘画。初习聂干因,借鉴钟孺乾,由于他篆刻功底厚实,又胆大创新,终于在重彩绘画界闯出一条新路。他将佛、碑、刻、书、画融入到一起,形成新的绘画语言表达形式,产生新的视觉冲击力。这在当时还墨守成规,政治概念浓厚的艺术绘画界,很是难能可贵。著名艺术评论家彭德先生对金承煌《禅悟系列》给予切实评价:“不是禅画,也不是画禅,而是对禅的向往。作者通过对印文、金石、篆刻、书法、壁画的选择,以并列、分割、叠压、对称、穿插等造型语言集合,造成画面各个时期文化残骸的拼凑,让文明过程充满荒诞感,并赋予象征性,进而给人顿悟和启示。”他的尝试和努力,也得到当时绘画界的认可,曾获得国际艺术博览会展览金奖。与此同时,在日本三井银行的支持下,在日本举办了绘画个展,画作销售一空,在当时绘画艺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。
金承煌《禅悟系列》作品
江湖讲义,从艺重德。承煌兄心地善良,骨气侠义,为培养篆刻艺术人才不遗余力。受他的影响,大家抱团取暖,相互帮衬,切磋技艺。二十年后的今天,他的同门师友、徒子徒孙都技艺有成,桂建民、吴林星、刘光明、叶青峰、李乐峰、魏杰、程迟生、熊伟、徐健、郭剑鸣、魏晓伟等都在篆刻界有一席之地,以他们为核心组建的“楚刀客”印社在全国篆刻界也有很深的影响。在承煌兄二十年祭日小聚上,这些昔日的兄弟学生动情地告诉我:虽然大家平时各忙事务,但只要圈里有事,大家一呼百应,相聚议事,喝酒开怀,刻石写画,刀刀见骨,这些都是师父留下的遗风啊!
金承煌《禅悟系列-1》(槐川博物馆藏)
承煌兄来到这世上注定就是不消停的,坎坷的,灾难深重的。文化大革命期间,还是少年的承煌兄就被打成“现行反革命”,身陷囹圄。90年代初,为争公道,将体制内的一位干部打得不敢上班,由此承煌兄被关进拘留所。我去接他并为他压惊,承煌兄嚎啕大哭,叹世道不公。在生活上,承煌兄大开大合,喜怒无常。抽烟喝酒、熬夜重茶、腊鱼熏肉,无所不欢。只可惜好身板也奈何不了瞎折腾,最终身患绝症,英年早逝,时年43岁,同仁皆悲。
金承煌《禅悟系列-2》作品(槐川博物馆藏)
在钟孺乾教授和我主持的金承煌先生遗作展上,孺乾教授迎来承煌兄的恩师陈义经老先生,孺乾兄向陈老表示惋惜,陈老先生淡淡地说:“可惜个么事撒,都是折腾死的。”其实在陈老的心里,白发人送黑发人,却是多少悲凉在心头。
金承煌《禅悟系列-3》作品(槐川博物馆藏)
承煌兄,大家没有忘记你,在这个尘世也不见得比你快活,至多也与你一样躺平。刀刻石下留印痕,墨走纸上写文章。与承煌兄一别二十年,来如风雨,去似微尘。不远的将来,兄弟们都会不留风尘,与你相聚,吃肉喝酒,弄墨舞刀,遇佛拜佛,见鬼打鬼。承煌兄,安宁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