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正濂:“丑”书非丑

  徐正濂,又名徐正廉,笔名楚三,1953年生于上海,农工民主党员。职业书法篆刻家。师从田桓、钱君陶先生,研习书法篆刻四十余年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西泠印社社员、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、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、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、中国篆刻院研究员。

  本文来自壹号收藏专访徐正濂的谈话稿,由小壹编辑整理。

▲点击视频,即可观看

“丑”书非丑

  丑书,如果从词面上讲,肯定是不好的。丑,肯定不是我们追求的对象。如果按今天丑书的特定含义来讲,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成分。

  我们今天所谓的丑书代表,像沃兴华老师、曾翔老师、王镛老师等等,和一些所谓江湖骗子的丑书,混在了一起,我个人分辨得很清楚,一个是高,一个确实是丑陋,这是不一样的。

  但这类作品,放在普通大众的层面来看,确实很难辨别,大家看着都差不多。一个重要的因素,就是我讲的对于篆刻审美的八个字(似曾相识 无可名状)要求里面的前四个字:似曾相识。

  我们可以看出曾翔老师、沃兴华老师、王镛老师他们现在所谓丑书是从哪来的,他们是有历史渊源的,他们是有根底的。但是那些所谓江湖上的、胡涂乱抹的,是无源之水、无根之木。

  所以,在这个层面上来讲,要求普通大众都能分辨,都能理解,我觉得挺难。但是,我觉得既然是艺术创作,就应该放任百家争鸣。懂的人自然懂,不懂的人解释不了。

▲点击视频,即可观看

不吼也行

  关于有些所谓的丑书作者在创作时候的一些肢体动作,比如大吼大叫、注射、涂抹等等,我倒觉得可能是他们一种性情的宣泄,也可能他们是为了营造一种戏份。我认为这些动作和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的好坏没什么关系。

  比如曾翔老师,我觉得他不吼,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。所以在这方面,我倒不是非常赞同。我觉得不一定非要吼,不要做得太过火,有时会造成对作品的一种负面看法。

▲点击视频,即可观看

成败由历史评判

  书法到了今天,它的时代背景、文化背景,跟我们一千年以前、五百年以前、甚至三百年以前都不一样了。因为书法基本上已经离开了实用的范畴。你一定要把书法还跟我们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,我觉得是比较勉强的,也很难得到整个社会大众,包括年轻作者的共鸣。

  因此,有一种观点认为,书法已走入了一种纯艺术的形式。我比较认同。既然走入了纯艺术形式,它注重作品的整个画面效果,特别讲究章法,强调一种对比,主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,一种对观众的渲染力,我觉得都是一种不妨可以的尝试。

  我也不是说,这种方法一定是对的。既然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,这种尝试我觉得不应该极力反对,应该鼓励他们尝试。至于成功不成功、有效不有效,我觉得将来的历史会做出评价。

  我比较明确的观点就是,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、文化背景不一样、所受的教育不一样,我们今天的书法跟古人的书法,应该要有所区别。如果还是照搬二王、兰亭序、祭侄稿等等之类,它们都是我们今天学习书法的资源,是基础,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些方面,这个圈子里面出不来,我觉得也不应该是今天书法的形态。

滚动至顶部